資訊動態
呼和浩特:溫室大棚種植蔬菜致富
更新時間:2016-05-25 關注:2520
農經網訊23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金河鎮根堡村,農民陳俊英在她的蔬菜大棚里勞作著,她將已成熟的小白菜、茼蒿連根拔起,再進行簡單修剪、歸置。這些菜終將成為呼和浩特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菜肴。
陳俊英是典型的“勞動模范”。在她與土地打交道的20年里,她的種植事業始終做得很好,從1997年種自家為數不多的土地,到2004年承包大棚,年收益可達20多萬元,她在田間地頭既收獲了財富,也獲得了快樂。
“我喜歡在地里、棚里呆著。”陳俊英說道。如今45歲的她,雖然面容上略顯黝黑粗糙,但精神活力十足。
2006年,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政府規劃通過政府補貼、村委會出資和農民自籌等渠道,在金河鎮、黃合少鎮、巴彥鎮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借此契機,陳俊英租用15棟溫室大棚種植蔬菜。
為了讓蔬菜產業走得更遠,2010年,陳俊英與丈夫創辦成立了綠聯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吸收入股農戶,開辟種植基地,引進種植灌溉技術,種植面積達到100多畝。
“合作社還和內蒙古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達成合作。”陳俊英告訴記者,種植的秧苗由研究所科學培育,再結合種植一些新品種,蔬菜在產量、質量上都有突破。
“2015年,合作社又增加注冊資金400萬元,計劃打造一個集觀光、采摘、餐飲、度假為一體的農莊。現在,咖啡廳已經快裝修好了。”陳俊英說。
記者從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政府了解到,像陳俊英一樣從設施蔬菜產業上獲得收益的農民還有很多。目前,該區成立專業合作社100余家,建成設施蔬菜基地8031棟,每棟高效日光溫室可實現年收入5-6萬元,蔬菜種植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
同樣致力于發展設施農業的呼和浩特市百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經過幾年發展,百歲園果蔬種植園區已成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產業示范基地,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
百歲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區除了種植安全優質的果蔬、根據市場訂單進行定制配送,還在大力發展休閑采摘、觀光農家游等產業,園區人流量高時可達3000人次。
“市民可以每年花費5000多元承包開心農場,種植自己喜歡的蔬菜和水果。節假日期間來郊區采摘草莓、葡萄等。這些果蔬不使用化肥,不會有農藥超標情況。”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蔬菜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喜印指著百歲園一片30平方米、種滿了各類蔬菜的菜地說道,“承包者如果沒時間來打理,合作社的農民可以幫忙,等蔬菜成熟了通知他們采摘即可。”
記者獲悉,呼和浩特市金河鎮多年來的主體產業為奶牛養殖業。近年,隨著城鎮化加快,奶牛養殖成本增高、效益下滑,農民在政策引導下將致富目光轉移到蔬菜產業上并取得成效。
(第一農經整理)
-
上一篇:智能玻璃溫室大棚施工中!!!!
-
下一篇:溫室大棚成為農業科技發展的主力軍